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1年本科毕业生 就业质量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1本科毕业生

就业质量报告

202112





1 基本情况

1.1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1.2 毕业去向落实率与就业情况

2 相关分析

2.1 继续深造情况

2.2 签约情况

2.2.1 签约单位地域流向

2.2.2 签约单位行业流向

2.2.3 签约单位性质流向

2.3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3 质量评价

3.1 专业相关度分析

3.2就业满意度分析

3.3 用人单位评价

3.3.1能力素养综合评价

3.3.2意志品质综合评价

4 工作举措

4.1一人一策,建立一本台账

4.2学院班级,形成两级联动

4.3多措并举,构建三维帮扶

4.4资源共享,凝聚校友力量

为全面总结和分析我院2021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健全就业质量评价机制,为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反馈,我院依据河北省和学校的有关工作要求编制了2021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由基本情况、相关分析、质量评价和工作举措共四部分组成。

1 基本情况

1.1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年共有本科毕业生343人,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120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生84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83人,环境工程(中德)专业毕业生56人;其中男生210人,女生133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58:1,详见表1。


1 毕业生总体规模与性别分布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

120

34.99%

99

47.14%

21

15.79%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84

24.49%

51

24.29%

33

24.81%

环境工程

83

24.20%

28

33.73%

55

66.27%

环境工程(中德)

56

16.32%

32

57.14%

24

42.86%

总计

343

100%

210

61.22%

133

38.78%


2021年本科毕业生中,共有少数民族学生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5%。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详见表2。

2 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省份

人数

比例

河北

254

74.05%

天津

33

9.6%

内蒙古

9

2.62%

新疆

6

1.75%

吉林

5

1.46%

湖北

3

0.87%

甘肃

2

0.58%

云南

2

0.58%

广西

2

0.58%

辽宁

2

0.58%

山西

6

1.75%

陕西

4

1.16%

浙江

2

0.58%

安徽

3

0.87%

福建

1

0.29%

海南

2

0.58%

河南

2

0.58%

江苏

2

0.58%

山东

3

0.87%

总计

343

1

1.2 毕业去向落实率与就业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15日,我院毕业生中落实就业去向309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90.09%(详见表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落实就业去向11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2.50%,其中国内升学55人(49.55%),出国(境)留学2人(1.80%),签协议(合同)40人(36.03%),灵活就业14人(12.6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落实就业去向7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0.47%,其中国内升学28人(36.84%),出国(境)留学1人(1.32%),签协议(合同)32人(42.11%),灵活就业15人(19.74%)。

环境工程专业落实就业去向7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7.95%,其中国内升学36人(49.32%),出国(境)留学1人(1.37%),签协议(合同)16人(21.92%),灵活就业20人(27.40%)。

环境工程(中德)专业落实就业去向4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7.50%,其中国内升学18人(36.73%),出国(境)留学8人(16.33%),签协议(合同)13人(26.53%),灵活就业10人(20.41%)。

3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与就业情况

专业

人数

就业

人数

国内

升学

出国(境)

留学

签协议

(合同)

灵活

就业

专业

毕业去向落实率

学院

毕业去向落实率

能源与动力工程

120

111

55

2

40

14

92.50%

90.09%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84

76

28

1

32

15

90.47%

环境工程

83

73

36

1

16

20

87.95%

环境工程(中德)

56

49

18

8

13

10

87.50%

总计

343

309

137

12

101

48



2 相关分析

2.1 继续深造情况

我院2021年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人数为137人,国外高校研究生1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43.44%。考取国内高校的研究生人数中,考取京津冀地区高校研究生人数为84人(61.31%),考取其他地区高校研究生人数为53人(38.69%);考取本校研究生人数为37人(27.0%),考取外校研究生人数为100人(72.99%),国内院校流向见表4


4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院校流向

序号

升学院校

人数

比例

1

河北工业大学

37

27%

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

0.73%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3.65%

4

大连理工大学

9

6.57%

5

天津大学

12

8.76%

6

济南大学

1

0.73%

7

华北电力大学

5

3.65%

8

中国科学院大学

2

1.46%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2.19%

10

山东大学

2

1.46%

11

西南交通大学

1

0.73%

12

北京大学

1

0.73%

13

中南大学

2

1.46%

14

北京工业大学

5

3.65%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2.19%

16

北京建筑大学

1

0.73%

17

北京科技大学

4

2.92%

18

北京林业大学

1

0.73%

19

北京师范大学

1

0.73%

20

东北大学

1

0.73%

21

东北农业大学

1

0.73%

22

吉林大学

1

0.73%

23

南京理工大学

2

1.46%

24

南开大学

2

1.46%

25

内蒙古大学

1

0.73%

26

东北农业大学

1

0.73%

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0.73%

28

西安交通大学

3

2.19%

2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0.73%

30

浙江大学

3

2.19%

31

福州大学

1

0.73%

32

复旦大学

1

0.73%

33

河北大学

1

0.73%

34

河北工程大学

1

0.73%

3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4

2.92%

36

南京大学

1

0.73%

37

上海电力大学

1

0.73%

38

太原理工大学

1

0.73%

39

天津商业大学

2

1.46%

40

同济大学

1

0.73%

41

云南大学

1

0.73%

4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2.19%

43

中国矿业大学

1

0.73%

44

中国农业大学

2

1.46%

45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

0.73%

46

重庆大学

1

0.73%

47

新疆大学

1

0.73%


2.2 签约情况

2021年,我院343名本科毕业生中,签约人数为10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9.44%。其中签就业协议人数为76人,占签约人数的75.25%;签劳动合同人数为25人,占签约人数的24.75%。

2.2.1 签约单位地域流向

我院毕业生签约地域以天津和河北为主。2021年,我院毕业生签约天津单位比例为26.03%,签约天津市单位比例为24.66%,具体流向见图1。

1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2.2.2 签约单位行业流向

我院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是最主要的行业流向。2021年,我校毕业生签约建筑业、制造业单位比例分别为42%、20%,详见图2。

2 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

2.2.3 签约单位性质流向

我院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多元,其中以国有企业等企业单位为主,2021年毕业生签约国有企业人数占比67.80%,其他企业占比23.73%,党政机关占比5.08%,初中教育占比3.39%,详见图3。




3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

2.3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15日,我院毕业生中未落实去向43人。从具体意向来看,本科生拟继续深造的人数最多,34人,占比79.07%。5人有就业意愿,正在准备国考、事业单位考试,3人已有明确签约单位意向。1人有征兵想法,正在为新一轮征兵工作积极准备。

3 质量评价

为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有效掌握毕业生求职全过程,我院在2021年11-12月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展开全面分析。

3.1 专业相关度分析

在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对口程度上,有超过87.23%的人专业均比较对口,有12.77%的同学从事了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详见图4

4 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3.2就业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工作的安全性,福利、保险情况,社会认可度满意较高,详见表5

5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工作要素

满意度综合得分

当前收入水平

72.8

发展机会

73.8

工作氛围

81.2

工作的安全性

83.5

培训机会

76.2

行业前景

79.2

作息时间和休假制度

73.5

工作压力

73.4

岗位工作环境

77.8

福利、保险情况

85.1

社会认可度

84.8

工作地点满意度

78.5

工作总体满意度

81.3

单位管理机制

80.1

3.3 用人单位评价

根据对用人单位的网络调查数据,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了较高评价,整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达97.5%,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六成以上,表示满意的比例达三成以上。

3.3.1能力素养综合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给予了较高评价,13项指标均在4.3分以上(满分5分)。从具体能力来看,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通识性知识与技能和执行能力。相比之下,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创新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外语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详见图5

5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能力素养的综合评价情况

3.3.2意志品质综合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志品质给予了较高评价,10项指标均在4.7分以上(满分5分)。从具体能力来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评分最高。相比之下,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心理素质和企业文化认同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详见图6

6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意志品质的综合评价情况

4 工作举措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面对社会最富有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群体,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我院根据就业工作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实践,有针对性的建立一本台账,形成两级联动,构建三维帮扶,并凝聚广大校友力量,探索性的构建总结出123+n”工作法,并取得良好成效。

学院就业工作在123+n”多方努力下稳步推进,学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0%以上,学生更多的进入行业领头企业、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等,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就业工作的推进在广大同学中起到了思想引领的作用,改变了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的现状,帮助树立了正确的就业择业观。“123+n”工作法就业为毕业生打开了就业的新视角、新方向。

4.1一人一策,建立一本台账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诸多就业难题,学习任务紧,就业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更为突出,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能环学院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就业学生,细化就业摸底工作,针对每年认真建立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台账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业情况,就业意向等信息详细记录了解。

1.早重视,早定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行业内的长远发展远比“第一张饭票”更重要,将“读好书,就好业”与“有书读,有业就”充分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针对“创业,就业,考研”学生情况分岗分层分级指导,“波浪式”推进就业进度。2.勤整理,勤思考。面对就业困难学生在就业方向,就业资源,就业选择,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局限与不足,坚持将招聘信息进行二次整理,把匹配度较高的企业、岗位整理成表格公布,特别设置“辅导员情报”一栏,将自己的建议逐条填写,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教师和学生双重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政策及措施,形成一生一档就业困难学生台账表,并做到一生一策。3.盯行动,盯落实。学院每月对表格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及时跟踪了解特殊困难学生的动态,做分析,找原因,出方案,请帮手,力争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在求职过程中挖掘潜力和潜能,助力特殊困难学生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

4.2学院班级,形成两级联动

1.工作重心下移,全员化做就业。面对疫情的影响和毕业生“慢就业”“懒就业”“眼高手低”现象,学院高度重视,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成立以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以毕业班辅导员为主要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并根据每届学生特点,坚持“全员参与、务实联动、引导帮扶、促进就业”的原则,形成就业工作实施方案。2.因势而新促就业,开展精准就业。能环学院坚持每年对学生就业意向进行统计分析,并召开未就业毕业生推动会,通过对就业形势、政策讲解、就业观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与此同时,学院针对就业工作,每年召开1-2次专题教工会议,从教师层面,形成教育合力,从课程思政,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助力学生发展,努力改变就业工作“上热中温下凉”的局面。3.就业关口前移,开展就业育人。学院从班级层面形成以班长为组长,班委为主要成员的班级就业工作小组,强化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学生群体就业指导教育,定期和毕业生进行深层面沟通、交流,实现尽早就业的目的。同时在学生中还形成了包括学院研究生、本科学生党员、已就业学生等在内的发挥较强实效的朋辈合力,共同推进就业,充分调动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做好班级就业工作。

4.3多措并举,构建三维帮扶

学院针对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抓落实,形成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党员三维立体帮扶模式。1.辅导员:营造“攀进度、促就业”氛围,细致推进就业工作,对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划分,因人施策、因案施策,通过“以快打慢、以优带弱”营造“签约光荣”的就业氛围。劝导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停止收割,尽早签约”,督促“慢就业”学生“跑”起来。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让优秀学生领跑,“慢”学生变“急”,“懒”学生变“勤”,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弱化薪资激励,鼓励学生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和地方建功立业,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积极开设简历门诊、就业讲堂,邀请校内外就业导师为学生提高相关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2.学生党员:“朋辈择业,考研伴学”,形成党员结对帮扶制度,从学习、工作或生活方面,切实做到“三个一”,即每一名党员每学期至少有一个帮扶对象,达到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就业工作。此外,学院形成毕业班临时党支部,利用学生党员,为就业困难学生制作“就业明白纸”,简化就业流程;为毕业生解答就业相关问题和困惑,保障信息通畅。通过精准发力,切实筑起支部战斗堡垒,推进学院就业工作。3.班导师:“挖掘资源,多级助力”从大一至大四,班导师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塑造起着主导性作用,目前针对想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形成“推免学生挖掘班导师母校教师资源—专业扎实学生挖掘班导师合作单位就业资源—实践操作学生挖掘班导师课程资源”的多级助力现状。

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导师三维帮扶,积极从学业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推介优质就业信息,对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和指导,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树立务实的择业就业观,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4.4资源共享,凝聚校友力量

在校友资源方面,学院充分凝聚并发挥校友力量,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并通过建立校友群等方式,精准对接与服务,号召校友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协助校友开展招聘专场,为学生提供优质企业与岗位,为校友企业量身推荐毕业生,这有效为毕业生和校友搭建了新平台,探索搭建了毕业生的就业新渠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