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简介
饶中浩,男,1985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国际期刊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第十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吴仲华优秀学生奖,教育部学术新人奖。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奖,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标兵、教职工共产党员标兵、首届青年五四奖章、十佳青年教职工、优秀创新团队卓越团队带头人。曾任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University of Nottingham高级研究学者,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高级研究学者,日本Hokkaido University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JSPS Fellow)。
教学方面,先后主持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3篇。第一作者出版省级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煤炭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1项(排名第11),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1)。
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等其它项目10余项。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SCI期刊论文160余篇,其中JCR一区120篇,H-index为42,SCI被引7000余次,先后有2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1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出版专著/教材5部(第一作者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6项(第一发明人26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韩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2项)。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排名第1、2),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排名第2、6)。
育人方面,先后独立或合作指导已毕业博士6人、硕士27人,其中1人入选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1人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人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人获CSC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2人入选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7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人获校级优秀创新博士奖学金,15人获校级优秀创新硕士奖学金。3人获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9人获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学生获“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各类竞赛获奖100余人次。
兼职方面,先后担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学术与竞赛专委会主任委员、新能源与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受邀做国际/国内大会/分会主题报告24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共同主席/分会场主席8次,国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分会场主席20次。是8个SCI期刊编委/客座编辑,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等的评审专家。
2.工作经历
2022.09-至今,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2021.10-2022.09,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术副院长
2020.06-2021.10,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5.01-2020.06,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教授(其间:2018.08-2018.09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9.08-2019.09,英国诺丁汉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9.07-2020年11月,任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
2013.07-2014.12,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2014.01-2016.12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后;2014.12-2015.02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
3.教育经历
2010.09-2013.06,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博士(导师:汪双凤)
2008.09-2010.06,广东工业大学,热能工程,硕士(导师:张国庆)
2004.09-2008.06,广东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导师:张国庆)
4.研究领域
(1) 相变、热化学储热,锂离子、锂空、锂硫等电池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2) 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安全与热管理,电子器件、功率设备散热。
(3) 多相流传热传质,微纳尺度、微小通道、纳米流体、多孔介质、相变传热传质。
5.在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相变材料的储能动力学及宏/微观封装界面调控与长效稳定机制(No.2022YFB3806503),2022.11-2025.10,260万,主持。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熔盐储热系统储/放热动态响应特性及优化研究(2022YFB240520102),2022.11-2026.10,50万,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变储能过程多孔骨架强化传热微纳调控机理(No.52176092),2022.01-2025.12,58万,主持。
(4) 河北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可持续能源开发与储能技术,2023.01-2025.12,200万,主持。
(5) 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相变微纳胶囊热输运过程传热传质强化及其微观调控机理,2022.10-2026.09,100万,主持。
6.联系方式
电话:022-60435784
邮箱:2021101@hebut.edu.cn